![]() 另一部分外流资金,则是从境内通过非法渠道流出境外,从事投资、理财等活动,或单纯存入海外账户的钱,按照各方的说法,这笔钱才是资金外流的大头。 核心原因在于政府尚未建立起涵盖全社会所有家庭的收入信息,由此想推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然无信可依。结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2》来看,按收入法计算的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近年来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8年的53.1%下降为2010年的45%,而国际上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一般占55%~65%,显示中国亟待提升居民收入占比,这也成为未来进一步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从目前发布的统计数据看,中国无论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还是在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都尤其突出,有些指标甚至超过了警戒水平,温家宝总理更是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制定纳入任内最后一年的首要任务。然而,上述相关表述并没有量化指标,也就难以推测出明确的目标。这种改革取向尽管有助于保障居民收入总体随经济而增长,而且预留了对高低收入之间的调节空间,但可能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然而,关于如何实现先富带动作用?至今未能找到药方,总设计师也没有给出答案,这就是当下社会各界热议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结合十八大报告的其他内容作分析。 难点之四:缺乏改革的激励。难点之三:缺乏改革的动力。中国现在的税收制度相当于18世纪美国、欧洲的税收制度,就是对财产和资本基本不调节的税收制度,这不要说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现代资本主义,还是原始资本主义,我们离现代资本主义还有很长距离。 而且这绝不仅仅是权力精英,还包括我们的财经精英,艺术精英,体育精英,文化精英都是这个体制的受益者。所以,像调整经济结构一样,税收制度最主要是调整税收结构,实现从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变。美国人炒股一年以内卖出的要交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到40%左右,长期炒股也要交20%的资本利得税,金融危机特殊优惠了也是15%,我们这个税完全没有。因为批评它是容易的,但是要替代它,问题是复杂的。 就目前来看,可以说倒地财政在城镇化的口号下还在继续蓬勃发展,我看媒体上也在推波助澜,市场上炒作的基本也都是这一套。所以,我认为财政体制要改革的核心,第一仗就是要动摇倒卖土地的财政。 如果真正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把非税收入主要是土地收入拿掉,税收的主要问题就不是砍总量的问题,就不是减税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财政资源上面大量用在特权方面的太多了,从办公楼到各种各样的楼堂馆所,到各种各样的培训中心、疗养中心,到给各种各样的权贵安排的休息、疗养、出游的地方,各种爱好嗜好的满足,各种高档消费和各类礼品的馈赠,这些也即三公消费中公开和隐蔽的地方,这块耗费了我们财政资源相当大的部分。间接税都是老百姓承担的。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而两难才是现实经济的真实状态,也可说是经济学研究的真正课题。 你可以增加税收,然后增加福利,也可以减少税收减少福利,但是唯一不能持续的就是减少税收增加福利,这个是混不下去的,这也是今天美国和欧洲撑不下去的原因。因此,尽管这个话不受人欢迎,我觉得税收上的问题,在解决了非税收入以后,税收本身这个水平恐怕是降不下来的,按照现在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包括对农村、对医疗、对方方面面大家所要求他花的那些钱,他这个税收减不下来。如果没有隐性收入,全世界27%的奢侈品能被中国人买走吗?这一个指标就可说明我们隐性收入巨大。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了新一波的反腐败浪潮,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所以劳动一辈子未必买得起一套房,但囤两套房就可以移民了。但如果税真不能加,只能砍福利。 西方人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税收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中国税制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在我来看和我们经济一样,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 勤劳不能致富,财产可以暴富,中国何来创新发展?从税制来看,美国共和党右派的主张拿到中国来也是很左派了。"重返民富之路"就意味着我们曾经有过民富的时代,后来没有了。他们的办公室,每个议员一间房,当中挂一个布帘隔一下,秘书坐外面,他坐里面。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倒卖土地的财政问题。但隐性收入如果真有这么大,居民收入占GDP比例就不低了。富人是不是变穷了?好像也不是。 所以民主党和奥巴马说福利一定不能砍,因此必须增加税收。当然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要使这块收益不被我们政府、开发商、城市精英、城中村、城郊村的农民瓜分,而真正把城市化的成本降下来,让城市化的主体即农民工和其他外来就业人口获益,能够走出这一步,大局就会有比较根本性的扭转。所以,我就不明白了,我们今天那么多重量级嘉宾高谈阔论"重返民富之路",想是说的什么意思?再回到我今天参加的这个分论坛的主题,叫做"深化财税分权",这个我也没有太搞懂。 所以,真正的财政体制改革在我来看是这三大问题。这个碰的是什么?这个碰的不是腐败,碰的是特权。 所以,中国现在工薪阶层当中只有7%的人交个人所得税,7%的人当中有90%的人只交5%,真正交超过5%的个人所得税的人不到1%。医疗更是向城市人口,特别是向体制内倾斜,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如此。其实,原来我们倒卖土地的财政是和旧式城市化配套的东西,新型城市化是不能搞这个的,这是我们财经媒体并没有搞清楚的事情。如果只是让少数人受益,只是让政府、开发商、城市精英和城中村和城郊村的这些既得利益者做进一步分赃,是解决不了新型城市化问题的。 这样会触动巨大的既得利益,其中就包括我们各界精英的利益。如果我们财经界拥有话语权的人落到这种空话套话的代言人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中国之所以现在贫富差距大到今天这个程度,除了市场本身的马太效应以外,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财政资源分配加重了一部分人更好、一部分人更差的境况。总而言之,我觉得今天这个年会,设一个财政税收的分论坛是设对了,因为财税体制确实是整个经济改革推进的一个关键之所在,所以有领导感叹过,翻开真实的财政史,那才是真正的惊心动魄。 税收是国家的法定收入,非税收入本来就是不够正规,只能是偶然性和零星性质的。我说那不是迎接新型城市化,那是迎接旧式城市化。 这就涉及到权力的滥用。我们原来的财政分配体制里面,它是向特权倾斜的。刚才我们的主持人还在渲染说结构性减税只见结构不见减税,我觉得这个套话说辞其实并不客观。所以富人显然也没有变穷。 从整体上说,中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是有问题,而且有大问题。中国的财政体制现在首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我认为中国财政体制现在有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卖地财政问题。 现在媒体上讲的收入分配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隔靴搔痒或者完全是误导性的,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讲收入分配改革的七大认识误区。居民收入根本不是比例低了,而是严重分配不公不均。 所以,我认为财政体制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倒卖土地财政的态度和措施。旧城市化的要害就是土地的城市化与人口和户籍城市化脱节,少数人利用土地发财牟利,把地价房价搞得很高。 |
2025-04-05 21:04
2025-04-05 20:55
2025-04-05 20:44
2025-04-05 20:40
2025-04-05 20:28
2025-04-05 20:26
2025-04-05 20:24
2025-04-05 20:18
2025-04-05 20:13
2025-04-05 20:04
2025-04-05 19:50
2025-04-05 19:46
2025-04-05 19:39
2025-04-05 19:35
2025-04-05 19:30
2025-04-05 19:23
2025-04-05 19:16
2025-04-05 19:13
2025-04-05 19:09
2025-04-05 19:00
2025-04-05 18:59
2025-04-05 18:58
2025-04-05 18:55
2025-04-05 18:43
2025-04-05 18:34
2025-04-05 18:33
2025-04-05 18:31
2025-04-05 18:30
2025-04-05 18:27
2025-04-05 18:24
友情链接: